<wbr id="v0hea"><ins id="v0hea"><progress id="v0hea"></progress></ins></wbr>
    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
    您當前所在位置:駐馬店廣視網>政務> 正文

    分 享 至 手 機

    拼創種業新高地——寫在中原農谷建設一周年之際 | 習近平:中國式現代化有目標、有規劃、有戰略

    時間:2023-04-13 13:54:38|來源:大河網-河南日報|點擊量:69330

    本報記者 杜君 劉曉陽 劉曉波

    黃河北岸,川平野闊。母親河滋養的牧野大地,一座國際一流的農科“芯”城——中原農谷,正拔地而起、蓄勢待飛。

    新時代新征程,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宏偉藍圖,對“三農”工作作出總體部署,首次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5次視察河南,每次必談“三農”、必講糧食生產,強調“糧食生產這個優勢、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”,“保證糧食安全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”,要求河南“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有新擔當新作為”。

    牢記總書記囑托,省委、省政府錨定“兩個確保”,深入實施“十大戰略”,一以貫之筑牢國家糧食安全根基,把“國之大者”扛在肩上、落在干上。

    種子是農業的“芯片”。立志打好種業翻身仗,2022年4月13日,《“中原農谷”建設方案》印發。加快建設農業強省、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走在全國前列這盤大棋,河南又落關鍵一子。

    一年來,全省上下加壓奮進,篤行不怠,頂層設計和配套方案基本完成,一批種業創新平臺入駐運行,農科教、育繁推資源集中落地,中原農谷“四梁八柱”建設成效初顯,撐起“五年成高地、十年進入全球一流”的宏圖壯志。

    農與谷:以何為谷

    今年全國兩會,中原農谷一詞有點熱。

    3月5日,省委書記樓陽生就國家進一步支持河南建設中原農谷等提出建議;

    3月3日,省長王凱與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會談,懇請在中原農谷建設上給予更多傾斜;

    3月6日,河南代表團以全團名義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交了《關于懇請國家支持河南建設“中原農谷”的建議》等建議。

    萬眾矚目的中原農谷究竟是個什么“谷”?

    谷,乃山中河流匯聚之處。類似武漢光谷、貴陽數谷,中原農谷就是要重塑創新生態,整合農業科研資源,將分散的科研力量聚集起來,引進國內外一流創新資源,做優做強種業龍頭企業,形成獨特競爭優勢,全方位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。省農科院研究員田建民說:“這是河南頂格聚焦、頂格推動、頂格發力的關鍵所在。”

    “三個頂格”的中原農谷要干什么?

    從品種選育上看,聚焦種業種質種苗種群,不僅關注小麥、玉米等優勢育種,更關注蔬菜畜禽、花卉苗木等短板;

    從育種技術上講,突破當前育種效率低、周期長、經驗依賴性強、育種資源匱乏等難題,攻克一批育種關鍵核心技術;

    從產業布局上說,要選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種,更要建立以種業研發、生產、推廣、運用為主體的全產業鏈。

    用前瞻三十年的眼光審視,中原農谷誕生之初,就肩負著艱巨而光榮的使命。

    省委、省政府先后出臺《“中原農谷”建設方案》《關于加快中原農谷建設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的意見》《關于加快建設“中原農谷”種業基地的意見》等一批重磅文件,堅持“立足河南、服務全國、面向全球”,明確一系列配套政策,努力打造“服務高地”。

    看頂層設計,打造“南有航空港,北有中原農谷”的格局。成立由省長為組長,分管農業副省長、分管科技副省長為副組長的中原農谷建設領導小組,規格之高,足見分量之重。

    看規劃布局,“一核三區”。“一核”指平原示范區全區全域342平方公里,打造國際一流農科“芯”城。“三區”分別指以延津縣部分區域約498平方公里為主的東區,打造糧油產業經濟集聚地;以新鄉縣、獲嘉縣部分區域約473平方公里為主的西區,打造高新技術轉化集成地;以原陽縣部分區域約298平方公里為主的南區,打造食品加工產業示范區。

    看發展目標,到2025年,國家級、國際化農業科技創新高地逐步形成,中原農谷全球影響力開始顯現。到2035年,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的農業科技基礎設施集群、科研試驗示范基地集群和全球糧食科技創新高地,中原農谷成為國家區域性農業創新核心力量。

    時與勢:舍我其誰

    強國必先強農,農強方能國強。

    黨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,要求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,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,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

    就河南而言,實現從農業大省到農業強省的轉變,種子是關鍵,中原農谷是破題所在。

    建設中原農谷,河南有王牌。

    河南是全國小麥第一生產大省,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,農作物供種能力約占全國的1/10.制種面積510萬畝、規模居全國首位。

    建設中原農谷,河南有優勢。

    我省是國內重要的育種研發基地,“豫麥13”“鄭單958”等先后成為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農作物品種;“夏南牛”是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肉牛新品種。2000年以來,我省種業領域獲得國家科技獎勵39項,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5項。

    然而,水桶能裝多少水,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。建設中原農谷,河南亦是在補短板。

    河南是育種、繁種、用種、供種大省,但大而不強的問題突出,種業企業普遍“散、弱、小”;大豆、蔬菜、畜禽等育種領域存在“卡脖子”難題。

    讓優勢長優、弱勢不弱,省委、省政府將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的規劃落子新鄉。

    自然條件賦能育種黃金地帶。新鄉地處黃淮海平原核心區和南北分界過渡帶,是我國南北物種交叉種植的最佳試驗地之一。

    去年8月,國際一流育種企業先正達集團夏玉米研發中心在新鄉投運,“就是看中這里生態環境的典型性。”該中心病理研究經理史向東說。

    區位優勢按下奮飛“熱鍵”??粗性r谷規劃圖,京廣、濟鄭高鐵,京港澳、大廣高速穿境而過,多條復合型跨黃河通道使之與鄭州、開封緊密相連。

    “開車從實驗室到新鄭機場僅需1小時,到鄭州東站僅需30分鐘。”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原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說,“效率是創新的重要保障之一。”

    頂尖平臺匯聚創新“基因”。中科院、中國農科院等“國家隊”均在此設有科研基地,以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、神農種業實驗室為代表的新一代農業科研平臺紛紛入駐。

    前不久,中國地方雞品種選育技術實現新突破。“適用于我國地方雞基因組系列液相芯片‘神農1號’研發成功,對推進我國家禽種業振興具有重要意義。”神農種業實驗室畜禽領域首席科學家康相濤說。

    一子落定,滿盤皆活。

    創與闖:敢為人先

    周六上午,參加2023中原農谷預制菜國際博覽會匯報材料評審會,下午召開中農發種子基地推進會。周日,趕赴北京對接中國農科院中原研究中心推進事宜……

    這是新鄉市農業高新技術發展促進中心主任王相民的一個普通周末。他坦言,從大年初三至今,整個團隊沒歇過一天。

    “馬路辦、馬上辦,一天當成兩天干,兩步并作一步跑。”王相民說,每項任務,責任人是誰、完成情況如何,每周都要聽匯報。

    頂層設計、特事特辦、高壓推動,一年間,一系列“高標準”謀劃的高質量落實、高效率推進,讓中原農谷動力澎湃,“四梁八柱”成效初顯。

    高標準“磁石效應”顯現,創新平臺加緊集聚。

    ——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發力全產業鏈。

    “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是我國農業領域首個國家產業創新中心。”省農科院相關負責人說。目前,共有37個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審定,形成了以農作物新品種選育為優勢的研究領域,參股了河南唯一上市種業龍頭企業。

    ——神農種業實驗室全力爭取融入種業領域“國家隊”。

    神農種業實驗室組建起小麥、玉米、花生、棉花、芝麻、畜禽等6支研發團隊,遴選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、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、河南大學等3家實驗室研究基地,爭取融入種業領域國家實驗室體系。

    ——中國農科院中原研究中心即將“拎包入住”。

    “需要什么設備、什么辦公用品,通通配齊,確保專家隨時開工。”新鄉市創新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晨輝說,約8500平方米的辦公樓預計6月就能完成裝修。

    目前,入駐中原農谷的省級以上科研平臺有27家,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示范基地已開展科研,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中心土建工程基本結束。

    高標準“黑科技”加持,種子繁育基地高水平推進。

    在平原示范區師寨鎮高標準農田示范區,麥浪翻涌,昆蟲雷達、宇宙射線區域土壤水分監測儀、X波段雷達監測災害天氣……高科技護航、軟硬件加持,青青麥苗鉚著勁兒孕穗。

    今年,我省將在中原農谷規劃建設1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,目前,工程建設總體進度已達90%,建成良種繁育基地63.2萬畝。

    “萬畝良田都是我們的育種基地,為研發培育更多的好種子奠定了基礎。”中農發種業集團國家級小麥繁種基地負責人陳衛紅說。

    高標準“按需支持”,政策體系、運行機制日趨完善。

    “1+1+2+N”政策體系逐步搭建。目前,中原農谷方案、意見已出臺,總體規劃和核心區規劃編制完成,相關廳局陸續出臺配套政策,合力打造政策洼地、服務高地。

    “圍繞‘種’字,盡可能對中原農谷政策傾斜。”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說,從2022年起,支持平原示范區建設國家制種大縣,連續3年支持平原示范區創建國家級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。

    高標準“真金白銀”支持,現代種業企業舞龍頭。

    去年,省財政廳設立總規模30億元的中原農谷投資基金,重點培育引進一批種業龍頭企業。目前,牧原集團育種測定中心已經簽約。年內力爭培育引進種業龍頭企業及科研院所10家以上、農業高新技術企業8家以上。

    “一年打基礎、三年見成效、五年成高地、十年進入全球一流”,一座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農業科技原始創新高地、科技新城、產業新城指日可待。

    采訪歸途,記者一行路過毛遂故里平原示范區師寨鎮路莊村。兩千多年前,毛遂自薦,勇于擔當,千古留名。河南以中原農谷為抓手,憑著敢為人先的氣魄、舍我其誰的勇氣、只爭朝夕的拼勁,必將在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轉變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
    今日河南“農業新名片”,未來中國“種業新高地”,可期!

    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welcomeindiatourandtravel.com/news/show-183-290018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

  1. 責任編輯 / 張雪凝

  2. 審核 / 李俊杰 劉曉明
  3. 終審 / 平筠
  4. 上一篇:習近平在廣州市考察調研
  5. 下一篇:李躍勇主持召開市政府第18次常務會議
  6.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_超碰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_国产成人AV第一页_亚洲Av一二三区免费看